我常在想  現在玩攝影的人真是太爽了~

除了第一次買相機的費用  之後的花費幾乎微乎其微

<當然有一部分的人會去追逐設備的提昇>

當然是跟我在學生時期的狀況比較起來

我讀高中的時候為了接觸這興趣吃了不少苦頭

一台修了再修的"媽咪呀"135相機操了三年才忍痛而且募資買了

號稱"學生機種"的機械式相機來練功

同時  零用錢都貢獻給沖印店了

算下來當時每按下一次快門的成本將近10塊

這是很恐怖的

 

後來,真正為了攝影而背相機出門竟然是當兵的時候

那時輔導長把我拱去參加"國軍文藝金像獎"

還因此請家裡把我陽春的設備寄到營區旁的雜貨店

再去領回,然後騎著鐵馬"環島"

繞著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金門島尋找題材   拍攝作品

也忘了花了多少時間   只拍了兩捲底片

一捲黑白   一捲彩色   很勉強的從中挑了十張放大

送件之後就石沉大海   很烏龍的作品被搞丟

還是退伍之後才經由"申訴"而討回當初的費用

卻很後悔當初怎沒加上精神的損失 

 

退伍後為了生活   已經鮮少為了拍照出門了

而這幾年間的攝影器材有了很大的轉變

現今  幾乎人手一台數位相機   只要有時間有興趣

都可以透過不斷的拍攝得到經驗  拍的不好就刪掉

而越拍越好  加上現在網路媒體發達   只要有想秀

 每個人都可以把作品上傳    供大家欣賞 彼此交流   

一時之間  每個人都能開攝影展了

 

有趣的是   在文化中心或展覽空間辦的攝影展反而沒人要看了

 

也果然   這陣子點閱部落格裡看到許多人的作品是讓人感動  震驚的

一些作品真的有其深度 <這些作者相對比較低調>   一些或許是器材過於精良   

所拍出來的畫面就很漂亮   再加上一些美編  如此   已經是作品了

但又有一些   很自豪的標示其照相機型號    鏡頭型號

但卻讓你看不出是在拍啥的也有

 

 

或說回來   自知在這領域所學與技術已經沒辦法跟現今的做比較了

但我一直認為   所謂的攝影應該包含著基本的美學概念

並有相當的攝影含養     求多變   求多元   求進步

進而讓照片本身會說話   表達一種意念

我覺得   這是攝影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

現在一部分玩攝影的人很流行"外拍"

我後來才知道  所謂的外拍就是找一些業餘模特兒

更正確的說是敢秀  而且身材跟臉蛋都不錯的女孩子

然後一群人圍著這麻豆~狂按快門,我在猜 

這同時應該不少人心中帶有邪念...呵...

說實在的   只要這些"麻豆"的條件不錯  拍出來的東西基本上畫面都不會差太多

就有個開攝影器材店的老闆說

他的客人裡   有不少是在"外拍"這領域裡奮鬥了五六年~

還在奮鬥的...不曉得是啥心態?

也可以發現   現在舉凡新車大展   資訊展  

各廠所聘的 show girl  反而變成主角了

深怕沒這些辣妹的加持就會失去群眾

然後一堆人背著相機    不是要拍新上市的車

而是要拍哪個show girl  身材比較辣   臉蛋比較可愛

同時在這場上   也在進行著器材的較勁

當然每種型號的器材設備一定有其特點

以及有其適用的條件當然不在話下 

但點閱相關論壇及展示的部落格  

似乎廠牌  機型  鏡頭   周邊設備都被大肆的淪為競爭的工具

這種感覺好像是女生 無論如何就得背個名牌包包來凸顯自己的品味與行情

但實質上可能是一個月只賺個兩三萬

甚至負債累累    腦帶裡也沒裝太多東西的感覺

你問她   她還會跟你說,  "這東西品質就是好  而且是最新款"

"我拿的價格還比較便宜喔~"   "買一個比較好的  總比買一些雜牌的用不了多久

而且比較好的品牌還有保值功能  二手的行情還不錯呢" 

以上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男人跟女人使用的工具不一樣罷了

 

仔細想想    這都是業者的行銷手法而已

媒體每天灌輸我們你要有哪些的配備才跟的上潮流

你要開怎樣的車才能凸顯你的身分與地位<好像腳踏車也被這樣運用了>

你要選用怎樣的配備才能彰顯你的專業與功力

許許多多的消費行為    我們都被控制了

一方面更殘酷的證明      你擁有多少的能力 都得靠錢來告召天下

大家都藉著比來比去   來獲得滿足  成就  與自信  你說是不?

 

當然  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啦~

別圍剿我ㄋ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布魯斯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